查看原文
其他

头版头条|今天,这家报纸把C位给了“嘉兴无讼”创建工作

8月19日,《浙江法制报》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长篇通讯《“息争止讼”下的“无讼之境”》,点赞“嘉兴无讼”创建工作。

【编者按】嘉兴是“无讼”理念发源地。日前,《浙江法制报》记者专程来到这里,就嘉兴市“无讼村(社区)”创建工作,采访了市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孙贤龙,嘉兴中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姚海涛,并走进平湖新埭的“无讼站”、桐乡崇福法庭的驻村法官工作室、海宁斜桥华丰村“无讼村(社区)”示范点,对一线法官和亲历村民进行点对点对话,深入探寻“无讼”秘诀。

“39”“25”“9”,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村书记许强自豪地向记者报出了这3个数字——2017年,星光村在平湖市法院涉诉纠纷有39起,2018年下降到25起,2019年上半年只有9起。

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把法院案件数量降下来,星光村的变化是嘉兴市“无讼村(社区)”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近日,记者走进嘉兴探寻“无讼”的秘诀。嘉兴市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孙贤龙告诉记者,“无讼”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完全没有诉讼,而是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、在基层;“无讼”也不是通过“压讼”来掩盖矛盾,而是通过“解讼”化解纠纷。
在“无讼”理念的发源地新埭镇,“万人成讼率”实现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,降幅达15%。而从嘉兴全市法院上半年收案情况看,“诉源治理”也取得明显成效,家事、民间借贷、物业纠纷等六种民事纠纷大幅下降,占诉前化解案件的71.37%。


有了纠纷到“无讼站” 第一时间回应诉求
1985年出生的许强是星光村村民,毕业后回到家乡做起大学生村官。那时,他给村民做调解工作,矛盾双方往往听不进意见,最后谈崩了便甩下一句“大不了到法院打官司”。新埭镇是先贤陆稼书“无讼理念”的发源地,但新埭的涉诉案件却不少。平湖市法院曾对辖区内“万人成讼率”做过调查,新埭镇连续多年以6%的幅度上升。2017年,嘉兴开始在新埭镇试点实行“息事无讼”工作机制,在镇一级成立“无讼工作室”,在村一级设立“无讼站”,并建章立制,归纳出一套“提、议、调、督、评”无讼五步工作法。其中,“提”排在第一位,村民遇到任何问题要第一时间提上无讼站,“无讼站要第一时间回应,第一时间解决。如果村级无讼站不能解决,提交到镇一级再进行调解。”许强介绍。无讼站里汇聚了各方力量,无讼调解员、无讼志愿者、法律顾问、平安书记……彼时,平湖市法院也开展了“天平行动”,法官陆民担任星光村无讼站里的平安书记,负责为调解员把好法律关。调解员老胡向记者说起前不久化解的一起鱼塘承包纠纷。村里的老张承包了一片鱼塘,因当地航道改造工程开工,老张觉得自己遭受损失,因此拒绝缴纳承包租金。案子经过审判、执行,老张不情愿地补齐了租金。但之后,新中标的租户进场,老张却不肯搬走,新租户小金就把情况反映到了村无讼站。
无讼站迅速召齐平安书记陆民、村里乡贤老赵与无讼调解员老胡共同调处此事。他们从法理到情理与老张好好谈了一番,老赵甚至愿意自掏腰包补贴老张购买设备的差额。一听这话,老张更难为情了,和小金商量好设备转让金,并答应尽快撤离。从去年到今年7月,星光村无讼站已达成调解协议、处理信访和各类咨询316起。许强说,很多纠纷并非一调了事,在问题解决过程中,村里还会组织“息事无讼”百事服务团、法律服务团对涉及的政策、法律的试用情况进行监督;对无讼站的工作进行评议,如果老百姓有意见还可以再次提出来。随着一个又一个诉讼隐患的化解,以和为贵的氛围慢慢从无讼站弥漫开去。


法官“走出去” 调解员“引进来”每周五下午,桐乡市法院崇福法庭庭长唐磊都要到当地司法所“坐诊”。今年以来,该院新设立11个法官工作室,崇福法庭的法官工作室就设在司法所。
要实现“无讼”,得先从“少讼”入手,尤其是派出法庭处在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,一旦发现有诉讼的苗头,可提前“源头灭火”。唐磊说,司法所就是法庭对接矛盾纠纷的一个窗口。除了每周的驻点,更多时候,法庭是有求必应。一次,崇福司法所所长吴建德打电话给唐磊,说一辆载有二十多人的面包车停在司法所门口,这些人是当地某楼盘的业主,与开发商有房产纠纷。虽然只来了二十多人,但背后涉及的是一百多人的权益。唐磊立即赶到司法所,指导人民调解员展开调解,到傍晚6点多,两名业主与开发商顺利签订调解协议。唐磊这才放下心来,“如果‘先头部队’的问题没解决好,后面可能会有上百起纠纷进入法院,现在相当于给诉讼按下了暂停键”。法官驻点工作在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也是常态。每个月,海宁市法院盐官法庭的法官会定期到村里,村民也可通过微信、电话、电子邮件随时联系或预约法官。法院将优质的法律力量下沉到村里,通过现场教学给村里的调解工作提供了“底气”。作为嘉兴首个“无讼村(社区)示范点”,华丰村的民商事诉讼案件从2016年的45件,下降到2017年的35件、2018年的21件。除了法官“走出去”,法庭还坚持把调解员“请进来”。在崇福法庭,一支驻庭调解员队伍承担了大量的诉调对接工作。核心人员老朱是分管过政法工作的乡镇干部,退休后做了9年的调解工作,至今已处理了近2000起纠纷。唐磊说,调解员驻庭,法庭可就近指导,有利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,方便对达成协议的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。今年1—7月,崇福法庭引调成功137件,司法确认109件,诉前化解率达20.88%,正式立案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%。


心近了人亲了 矛盾纠纷无形化解迁居新埭镇的15年里,三峡移民夏厉生活得越来越舒心,“我做了点小生意,经营碰到货源少、贷款难等问题,都能得到镇里的快速回应与解决”。
“我们为全镇三峡移民建立了档案,每家每户有多少人、目前从事什么职业、有啥需求、当务之急是什么等等,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。”新埭镇分管政法的副书记马根良说,每星期他都会找三峡移民谈心,了解他们的困难,“人亲了,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了”。矛盾的源头治理,预防是第一步。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疑难杂症,嘉兴形成了在党委、政府主导下,以法治和德治为手段,以基层自治为落脚点,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“三治”定位。桐乡市高桥街道越丰村村民张荣华说,这些年他感到最大的变化,就是心事有人听了,村里的事情也有了“话语权”。老张说起一件安装路灯的事。有人反映村里10年前安装的路灯老化,不仅耗电,长时间开启还导致路边农作物结不了果。村委把事项交由百姓议事会讨论,大家一致决定更换路灯灯头。之后,村里还通过百姓议事会、村民代表等多方推荐,联系了5家生产灯头的企业,货比三家,由百姓议事会最终拍板决定采购哪家的灯头,“大家都很认可”。近年来,嘉兴各地通过制订修订村规民约,推行百姓议事会、乡贤参事会和百事服务团、法律服务团、道德评判团等,打开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。村民的心拉近了,很多积怨矛盾在无形中得到化解,自然达到打造“息争止讼”的“无讼之境”。

记者在嘉兴采访期间,关于新埭先贤陆稼书的故事被多次提及。陆稼书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清廉”,清康熙年间,陆稼书在任职嘉定、灵寿知县时,极力践行以息争讼的司法观,强调以和为贵、乡党调处、义理断案、以德感化。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姚海涛说,对人民法院来讲,倡导“无讼”,就是将大部分简易纠纷化解在诉前,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案结事了人和的追求。同时,无讼也是推进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,通过源头治理、繁简分流,让法官有更多精力集中办理疑难复杂案件,达到“案件数量降下去,办案质量提上来”效果,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。嘉兴市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孙贤龙认为,无讼的愿景也是法治的愿景。依法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是诉讼,最高境界是用法治思维源头防范纠纷,及时化解矛盾。他从三个层次解读“无讼”,首先要以源头预防为先,减少纠纷的发生;如果发生了纠纷,则要将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;最后以法院裁判作为托底。孙贤龙表示,“无讼”是诉源治理、“枫桥经验”的新实践,“无讼”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为嘉兴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障。编辑丨桃渊明

审核丨田舍郎

了解更多

嘉兴法院全力助推“无讼”!平湖市计划三年使“无讼”村(社区)建成率达60%以上!

300多年前“无讼”鼻祖陆稼书,他的这些主张仍具时代价值!

专题片丨挖掘“无讼”理念   破解“案多”难题

最高法院副院长张述元点赞嘉兴法院“无讼”创建工作

嘉兴中院院长姚海涛到新埭镇调研“无讼”文化




你在看吗?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